掃呢頁CODE去手機

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

虛擬貨幣和鬱金香的凋零 [壹週刊 - 1448 - 財經] __,M1,

畢打街閒人虛擬貨幣和鬱金香的凋零新上畫電影《慾望鬱金香》的名字帶有一點淒美,鬱金香的花語很多,很視乎是哪一個品種。女主角AliciaAmandaVik ...






畢打街閒人

虛擬貨幣和鬱金香的凋零

新上畫電影《慾望鬱金香》的名字帶有一點淒美,鬱金香的花語很多,很視乎是哪一個品種。女主角 Alicia Amanda Vikander手上拿着一株鮮艷欲滴的鬱金香,淒美之餘,還見到一點沉鬱和對現實生活的愛恨交織。

單看《慾望鬱金香》的中文名,你不難看出電影是講男女愛恨情慾那一路:已婚的女主角跟年輕畫家出軌,後跟婢僕之間互相合作,以謊言騙倒戴了綠帽的年老男富商。英文名卻有另一種深層意義- Tulip Fever,你未必聯想到這是一套講情愛故事的電影,但若果你有丁點經濟史知識,你會聯想到資本主義以來的第一金融泡沫、歐洲三大泡沫之一:鬱金香泡沫。這亦是電影《慾望鬱金香》貫穿的時間線,就是發生在十七世紀荷蘭的鬱金香泡沫。年輕畫家,本想賺一筆跟心愛的女主角私奔,但事與願違,只差一步。

近代史有三個金融泡沫,另外兩個是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。當時荷蘭很盛行炒作鬱金香的球莖,炒作力度遠超其應有的觀賞價值,三株花可以換間屋,你就知鬱金香的投機成分有多高。地上、地下固然有交易所,但炒賣本身不是好像花市般買賣,買賣的都是球莖的「權證」,也就是鬱金香球莖的「出世紙」。阿姆斯特丹發行了地球上第一張股票,同時也令到鬱金香出世紙的「期貨」大行其道。

地球上大部分交易所的期貨買賣都是對賭,以現金交收,不必以真貨交收( settlement)。當時的鬱金香交收,多在教堂進行,因為政府信不過、商人信不過、銀行信不過,但教堂卻是最高 credit的機構,而且保安也是第一級。這是西方理性主義尚未建立的遺風,不是重點。重點是,原來修女等神職人員都是 banker,會間接參與金融買賣。

最近常聽到跟鬱金香泡沫扯上關係的類比是比特幣,不少分析員覺得比特幣很有鬱金香泡沫的影子。回歸貨幣的基礎原理,總是離不開三大功能:交易媒介( medium of exchange)、儲存財富( store of value)和計價單位( unit of account)。簡單來講,有人肯用、有人肯承認,那就是一種通行的貨幣了。比特幣的成功,在於國際會計師樓、不少商戶承認,肯收比特幣。同時,比特幣亦可進一步證券化,衍生出期貨合約。凡事一旦可以金融化,感覺上認受性又再強一點。

簡單的凱恩斯和 John Hicks模型,常假設了貨幣的交易需求和投資需求是獨立的東西,不過實際的生活體驗都知道,貨幣的交易需求和投資需求可以是同一回事。如果我知道手上港元,明日會升 100%,那麼我今天就會暫停所有的消費,一蚊不用,然後等到港元升值後沽出。虛擬貨幣都是這個原理,它們需要透過更多的交易方式、交易媒介去建構貨幣本身的地位,但參與比特幣市場的人卻是投資和投機心態為主,壓根兒不是為了看中比特幣方便交易的功能。而且像比特幣這樣升值太強的資產,根本就發揮不了貨幣作為交易媒介的功能,所以想到金融證券化去支撐比特幣的泡沫概念,的確是一個天才之舉。

當然比特幣絕對是一個泡沫,但虛擬貨幣卻是一種趨勢。作為一個投資者,不是要排斥泡沫,而是要在泡沫爆破之前擁抱它及靈活轉身,任何投資產品都是這個心態。鬱金香爆破之後,至少買家還是可以等鬱金香開花,回收少少觀賞價值,但虛擬貨幣呢?爆了之後,就真的輸光所有錢,連剩餘價值都回收不了。某程度上來講,能夠在虛擬的科技世界創造金融炒賣價值,都算係一種金融進步來的。

順帶一提,十七世紀的荷蘭阿姆斯特丹,是世界第一級的先進城市。荷蘭的海軍力量跟西班牙平分秋色,已經初步建立殖民地概念,甚至借台灣買賣白銀,攻陷泛亞地區的貿易網絡。地球上第一間交易所和第一次發行股票,都關阿姆斯特丹事,荷蘭東印度公司借金融市場集資去支持殖民擴張和大航海,是史上第一次借股票的虛擬經濟去支持實體經濟。文化上也是首屈一指,笛卡兒對此地有無限想像和讚嘆,此地也出了 Baruch de Spinoza這位一流哲學家。不過,如此經濟、金融、文化實力強大的國度,卻因鄂圖曼土耳其透過荷蘭商人輸出鬱金香,造成泡沫而爆破。

土耳其借鬱金香,令荷蘭「荷爆」了。現在 Blockchain技術可以令虛擬貨幣變得無影無蹤,真係睇資料都睇到頭痛。啊!不知是哪國哪兒的天才發明比特幣這東西,去「攻陷」其他國家呢?

渾水。流連中、上環的專業投資者,兼職上市公司執行董事、投初創項目、炒股票、寫吓嘢。著有《殼股財技》。

撰文:渾水 


鍾意就快D Share啦!